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标准要求(工地安全措施以及防护都有哪些)

时间:2024-10-0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指引和约束人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是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在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中,分为标准预防、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这四个防护。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二三级防护具体的标准是什么,下面可以随小编一起进行下详细了解。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
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3.分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一二三级防护内容
1、一级防护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
②样本运送人员。
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二级防护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
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3、三级防护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医护人员在防治传染病时,需遵循不同级别的防护标准以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以下是各级防护标准的具体内容:
1. 一级防护标准:
适用于日常医疗工作,要求医护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外科口罩等基本防护用品。
2. 二级防护标准:
针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护,要求医护人员在上述基础上,穿戴医用防护服或工作服外加医用防护服,以及一次性鞋套。
3. 三级防护标准:
针对烈性传染病的防护,要求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的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以及穿戴医用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预防控制以及消毒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第二十二条规定,相关实验室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执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2. 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靴套、护目镜和面罩等。
3. 遵循呼吸道卫生规范,如患者佩戴外科口罩、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使用纸巾或肘部衣袖遮住口鼻,并进行手卫生。
4. 对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器具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
5. 实施安全注射,并在处理锐器时特别小心,以防被刺伤。
6. 按照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指引和约束人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是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其作用是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
  员、各生产部门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其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安全制度的核心。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业务工作的
  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对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
  负责。各岗位生产工人要自觉遵守安全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本岗位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设备、处置物料、进行生产作业时所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
  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前安全检查的内容、方法和安全要求。
  (2)安全操作的步骤、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3)作业过程中巡查设备运行的内容和安全要求。
  (4)故障排除方法,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5)作业场所、作业位置、个人防护的安全要求。
  (6)作业结束的现场清理。
  (7)特殊作业场所作业时的安全防护要求。
  安全操作规程对防止生产操作中不安全行为有重要作用。
  3、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得到认真贯彻,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关事项时有一个行为准则,企业应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
  (1)职工安全守则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事故管理制度
  (5)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6)特种设备、危险性大的设备、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和动力管线的管理制度
  (7)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8)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
  (10)“三同时”评审与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合同安全评审制度
  (11)安全生产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2)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管理制度
  (13)危险化学品装卸、储存、运输和废弃处置安全规则
  (14)危险化学品销售管理制度
  (15)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制度
  (16)危险化学品托运安全管理制度
  (17)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制度
  (18)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援的制度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
  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度的制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制定安全制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依法制定,结合实际。企业制定安全制度,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为依据。要根据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划分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根据“管生产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来确定。
  2、有章可循,衔接配套。企业安全制度应涵盖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使与安全有关的事项都有章可循,同时又要注意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防止出现制度的空隙而无章可循或制度交叉重复又不一致而无可适从。
  3、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制度是行为规范,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特别是操作规程。如果制度不科学那将会误导人的行为,如果制度不合理,繁琐复杂将难以顺利执行。
  4、简明扼要、清晰具体。制度的条文、文字要简练,意思表达要清晰,要求规定要具体以便于记忆、易于操作。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
  制度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如果制度制定了不能认真执行,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义。为使制度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教育先行、提高执行自觉性
  制度的条文只是提出了行为的规范、操作的要求,即规定“怎么做“,而“为什么要这么做”,一般是不可能在条文中作详细的解释。要把一件事做
  得好,那就必须使做事的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制度颁布后,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育解释工作,使职工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制度,从
  而避免消极态度、抵触能情绪,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对于操作规程更要辅以一定的培训,对操作要领、安全要求作出详细的解说。
  2、检查督促、严格执行
  制度是从整体、长远利益考虑而制定的,对个人的某些利益与自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因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很自觉地执行。要通过检查,了解执行情况并督促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的人改正,以保证制度的贯彻、维护其严肃性。
  3、违章必究、奖惩结合
  为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和制度的严肃性,对违反制度的人必须追究,给予教育、责令改正,严重违章的予以处罚,对模范执行制度的应予以表扬奖励。
  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难免考虑不周,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足之处,往往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就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总
  结经验、修改完善。此外,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变,制度也要相应做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的要求也要提高,这也需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工地安全措施以及防护都有哪些

工地施工安全措施
首先是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个人安全防护要求
1 安全帽规定: 施工人员一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黄色为管理人员用安全帽,红色为检查人员用安全帽,白色为工人用安全帽,(材质,碳纤维或玻璃钢)

2 安全带:凡离地面在1.8米高以上进行操作的工人均系好安全带,周围无固定处,搭设支架来支持工人工作,使其操作工人随时处于安全状态。
3 防护眼镜: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均配备防护眼镜
4劳动保护鞋 :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均配备劳动保护鞋,防止双脚被现场硬物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