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是(工厂必须的机器操作安全管理程序具体内容是什么?)

时间:2024-11-1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发原则是:1、根据工作岗位的危害程度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数量;2、根据个人身体特征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3、确保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和正确使用,包括培训和监督。这些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并确保其安全健康。·棉纱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如皮带轮防护罩,核反应堆安全壳等。

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发原则

你好,请问你是想问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发原则是什么吗?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发原则是:
1、根据工作岗位的危害程度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数量;
2、根据个人身体特征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
3、确保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和正确使用,包括培训和监督。这些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并确保其安全健康。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说法错误的是:如未接触血液体液,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可不更换手套。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在未接触血液体液的情况下,也应该在不同的患者诊疗操作间更换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 要记住企业有义务为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2. 要记住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3. 对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要进行反复训练,达到能迅速正确使用。
4. 要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进行严格检查,损坏或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
5. 用于急救的呼吸器更要定期检查,以免急救时无法正常工作。
6. 急救呼吸器平时要妥善地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便于及时取用。
7. 要妥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
8. 要提高警惕,如果自己不舒服,或车间多名同工种人出现相同症状,可以向卫生部门咨询,如有问题,马上检查治疗。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保护用品,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与之相对的是工业防护用品,非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如防护服装、防护手套、防护鞋、安全帽、面罩和护目镜、安全带、防酸碱用品等。

口罩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不盲目使用,不过度防护。
  ·空旷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棉纱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
  ·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工厂必须的机器操作安全管理程序具体内容是什么?

玖玖泰丰,十年验厂老品牌,助您一次性通过验厂!以下资料由深圳玖玖泰丰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提供,
1.由于机械设备仍需人的操纵、监控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处于人机环境之中,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保证人、机、环境的安全,必须协调人机关系,保证人、机的本质安全,遵循人机之间的安全规律,保证系统安全。
2.机械伤害的原因
n 如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n 操作者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不当,安全操作意识不强
n 作业环境:如照明不良,场地狭窄等原因,使人处于不安全的潜在危险之中
3.机械伤害的特征:
n 人与机械接触并且人与机械之间有相对运动
n 机械对人的作用力超过了人的承受力
4.机械危险的部位
机械的危险部位指操作人员及手接近各种可动零部件、某些加工设备的加工区等
5.常见的危险部位:
(1)传动部件间的啮合处,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轮等。
(2)旋转轴。
(3)非连续零件如凸块和孔处。
(4)相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
(5)旋转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
(6)接近类型
(7)通过类型
(8)单向滑动
(9)旋转部件与滑动部件之间
(10)运动的零部件、工件、刀具
如传动机构、工作机构、可动件的运动区域、加工区。
(11)高速旋转件
(12)过冷、过热表面
6.常见的伤害形式:
1) 咬入
2) 挤压
3) 碰撞
4) 挤
5) 剪
6) 夹
7) 割
8) 卡
9) 砸
10) 刺
11) 戳伤
7.机械事故的致因
n 机械的一个或几个运动部件所传递的力
n 个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与机械的某一部分接触
8.特种设备
(1)特种作业使用的机械;
(2)危险性较大,必须配备特殊的安全装置才能使用的设备;
(3)危险和有害因素较大,需进行状态监测,以确定其运行状态是否安全的设备;
(4)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部门指定,其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维修都是安全监察部门审查、批准以及监督的设备。如:
n 锅炉
n 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
n 厂内车辆
n 起重机械(电梯)等
9.预防对策
从安全工作的原则出发,为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应采取预防措施及保护措施
n 预防性措施指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n 保护性措施是指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发生时能减少或控制损失、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从总体上考虑,安全措施也可分为:
n 技术管理 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针对危险隐患,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或减小事故的损失
技术管理的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从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如采用新的工艺、新系统、新材料,改进现有机械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最大可能地保证生产过程安全。
2)降低潜在危险度原则:在无法彻底消除危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限制或减少危害程度。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等措施。
3)闭锁原则:在机械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械联锁或机电、电气联锁,作为保障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的安全互锁器、接近开关等。
4)能量屏敝原则:在人与机械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皮带轮防护罩,核反应堆安全壳等。
5)距离保护原则:当机械危害因素随作用距离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如机加工厂区同类机床之间的布置距离不能太近等。
6)个体保护原则:根据不同性质的机械作业,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及用具,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例如安全带、焊接护目镜、绝缘手套、防护服等。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用声、光、色等其它标志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警灯、报警器、安全标志、宣传画等。
8)其它原则
时间保护
薄弱环节
坚固性
代替人员
n 组织管理
系统整体性原则:由于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事故的原因,动态地认识安全状态,落实措施有主次,要有效地抓好各个环节,并能适应变化的要求
计划性原则:要有长期、近期的安全工作目标,并配套最终评价等方式形成闭环的安全管理模式。
其它原则
效果性
协调性
责任制
总之,要有效预防机械设备事故,应从设备的安全设计、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按照国标采取具体的安全措施。
10安全装置
10.1安全防护装置
防止机械危险部位引起伤害
一旦操作者进入危险工作状态,能直接对其进行人身安全保护
配备在生产设备上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附属装置
10.2安全控制装置
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人身保护动作
一旦人员进入危险区,控制装置对制动器进行控制,使机械停止运转
控制装置本身创造人手不可进入危险区的条件 如双手操纵装置
10.3防护装置的 形式:
n 防护罩
n 网
n 屏
n 栏
n 固定式
n 开启式
n 可调式
10.4安全控制装置,按功能分:
n 连续监控
n 联锁
n 故障保险
n 紧急停车开关
11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1.1 作业前
检查、确认设备、工具良好、安全装置有效、安全措施完备、润滑良好,才能作业,先空车试运转,确认正常才投料或加载
11.2 运行中
注意观察运行状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检查并及时排除故障,不得带故障运行,运行时不得离岗。
11.3 作业场所
n 场地整洁、地平不滑,有足够的作业活动空间
n 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无眩光无闪烁
n 出入口及通道通畅、通道宽度不少于1米,物品堆放整齐不妨碍操作与通行
n 危险部位应设明显醒目标志
n 坑池、孔洞、扶梯、高架走道平台等有坠落危险的部件应设护栏或盖板
n 设备布置及物料堆放应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撤离
11.4作业位置
n 不进入危险区
n 不得跨越运动的设备
11.5注意事项
不接触运动的部件、工件、刀具
不得对运动件进行调整与测量
不得用手或用手持工具去制动运动件
不将物品放在可动件上
工件、刀具装夹牢固,可调部件调整后应及时紧固。
11.6高处作业应有防人员、物品坠落的安全措施。
11.7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着装安全
11.8停机结束工作或突然停电时,应关断开关、退出刀具
12.安全检查和生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