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种类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种类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种类头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矿工安全帽、电焊安全帽等,主要用于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面部防护用品有防化学面屏、电焊面罩、防辐射面屏等,可防止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等伤害面部。
眼部防护用品分为防护眼镜、护目镜,根据防护功能分为防化眼镜、防冲击眼镜、电焊眼镜、防尘眼镜等,主要防护物质的颗粒和碎屑、火花和热流、耀眼的光线和烟雾等。
呼吸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长管呼吸器,主要防止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经呼吸道吸人或直接向配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
耳部防护用品主要有防噪音耳塞、耳罩、电子耳罩等,用于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
手部防护用品有防化手套、绝缘手套、耐高温手套、防电弧手套等,用于保护手和手臂的功能。
足部防护用品如防尘鞋、防水鞋、防寒鞋、防冲击鞋、防静电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油鞋、耐高温鞋、防滑鞋、防穿刺鞋、电绝缘鞋等,用于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
身体防护用品包括防化服、隔热服、防火服、防辐射服、阻燃服、防尘服、反光背心、降温背心及防护雨衣等,用于对人体躯体的全部防护。
常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维护与检验
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标准,使用要符合规定,注意缓冲衬垫的松紧,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佩戴时要扣好下颌带,注意检查帽体是否有龟裂、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定期检查并更换。
安全带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包括检查绳带、卡环等部件是否完好,高处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安全带要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严禁擅自接长使用,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
防护服的穿着要求是作业时必须穿着,操作转动机械时,袖口必须扎紧,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着作业防护服,焊工工作服应是白色帆布制作的。
防护鞋的种类包括皮安全鞋、防静电胶底鞋、胶面防砸安全鞋、绝缘皮鞋、低压绝缘胶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塑料模压靴、高温防护鞋、防刺空鞋、焊接防护鞋等,根据作业场所和内容的不同选择与使用,对绝缘鞋的要求包括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使用,绝缘鞋(靴)胶料部分无破损,且每半年做一次预防性试验。
防护手套包括劳动保护手套、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耐酸、耐碱手套、橡胶耐张手套、焊工手套等,使用时要根据工件、设备及作业情况选择适当材料制作的手套,注意检查皮革或帆布表面有无僵硬、薄档、洞眼等残缺现象。
常用安全护具检验的方法包括安全帽的冲击试验、安全带的静负荷试验,定期检查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请问日常防晒应该如何选择?
夏季,什么样的防晒霜效果好?香阁伊人美容连锁系列产品中,以CC霜、氨基酸隔离霜效果最好,防晒和修复效果独特,另外还有特色的补水效果。是夏季防晒必备产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霜
工具/原料
防晒霜
方法/步骤
1
如何合理利用SPF值不同的隔离霜
SPF是根据防晒剂对UVB的作用而设计的,虽然很高的SPF数值意味着对UVB的防护时间更长,但是并不代表对UVA有同样的作用。而UVA是导致真皮胶原纤维破坏,引起皮肤衰老、产生皱纹的主要原因,即使SPF值越高,也不能保障安全。
正确用法:日常护理或逛街可选用SPF5-8的防晒用品,外出游玩时可选用SPF10-15的防晒用品。游泳或做日光浴时用SPF20-30的防水性防晒用品。
2
1. 要根据紫外线强度选择防晒霜的防晒倍数(SPF)。夏季,紫外线相对强烈,要选择防晒倍数较高的防晒霜(推荐SPF>30);冬季可选择倍数较低的防晒霜(推荐SPF10-15)。2. 要根据户外活动的多少来选择防晒霜。如果是户外工作者,或者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较长,建议使用防晒倍数较高的防晒霜(推荐SPF>30);反之可选择倍数较低的防晒霜(推荐SPF10-15)。3. 根据皮肤的敏感性选择防晒霜。如果皮肤敏感,需选择物理防晒霜。此外,儿童、孕妇和老人也最好选择物理防晒霜。4. 如果去户外游泳,需选择防水型防晒霜。在每次上岸后,都需要重新涂抹。
END
注意事项
防晒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SPF值越高越好、防晒霜不能在上妆前使用、越厚越好(防晒霜涂多厚?)
1:护肤过程中护肤顺序
防晒霜在上妆前使用,能更好保证它紧贴需要保护的皮肤细胞。
正确用法:早上洁面后,喷上爽肤水和涂抹完保湿乳液后,就可涂抹防晒霜。
2:防晒霜要涂多厚
防晒霜使用需达到一定厚度才有效果,太厚会给皮肤造成负担。
正确用法:想要达到防晒效果,一双手臂一次应涂抹2-2.5克,面部一次应该涂抹1-1.5克。防晒霜用量要多于面霜,至少一元硬币大小。
3:如何合理利用SPF值不同的隔离霜
SPF是根据防晒剂对UVB的作用而设计的,虽然很高的SPF数值意味着对UVB的防护时间更长,但是并不代表对UVA有同样的作用。而UVA是导致真皮胶原纤维破坏,引起皮肤衰老、产生皱纹的主要原因,即使SPF值越高,也不能保障安全。
正确用法:日常护理或逛街可选用SPF5-8的防晒用品,外出游玩时可选用SPF10-15的防晒用品。游泳或做日光浴时用SPF20-30的防水性防晒用品。
发生化学事故时应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突发生性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与应急措施化学毒物主要是以气体、液体、固体等形式存在,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黏膜、伤口等,所以化学毒物自我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好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 膜的防护,防止化学毒物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
一、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对化学毒物存在的初步判断
(1)闻味:大部分化学毒物都有一定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味,光气、双光气有烂苹果味、硫化氢有 臭鸡蛋味等。但不能有意去闻味而致吸入更多的毒物。神经性毒剂几乎闻不到气味。
(2)看植物染毒的特征:许多植物被化学毒物污染后,染毒局部都会发生颜色改变,如被芥子气染毒 的树及地面等呈黑褐色;有的甚至枯萎,或留有油状液滴及毒剂斑点。
(3)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可运用比色法、试纸法、侦检管法、生化法和快速检测仪器等多种侦检 方法,对化学毒物的种类进行快速检定。
2、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呼吸道防护:在未知现场存在何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未知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原则 上应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当你所处的场所没有上述防护用品时,在紧急情 况下,你可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如果你手边也没有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你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呼 吸防护方法,如:①戴防毒面罩和防毒口罩等,如防氯气、光气用碱石灰、活性碳作吸附剂的防毒口罩 ,防氨用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进行检查,以防失效。②用毛巾、纱布、衣襟等 做成厚口罩(8-30层),然后浸以下列的液体,如浸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及10%甘油可用来防二氧化硫、氯化 氢、酸雾等;浸过10%碳酸氢钠溶液、草木灰水、石灰水可防沙林和氰化氢;浸过碳酸钙或乳酸钙的可防氟 化氢。当你对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有一定了解时,你应事先准备好供事故状态下有效使用的个人 防护用品。
(2)皮肤防护:①防止化学毒物损伤皮肤和经皮肤侵入体内,应穿防化服、防护靴及戴防护手套,或 者可选用适当的防护油膏,如防酸用3%的氧化锌油膏,防碱可用5%硼酸油膏。②简易的防护方法:遇到 化学毒物泄漏时,可立即取材,如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棉被、毯子等遮住身体,戴上医用或工 业用的橡胶手套或皮手套,穿上雨鞋,以尽量减少化学毒物与皮肤接触。
(3)眼睛的防护:①戴防风镜或佩戴简易的防护器具,以防化学毒物损伤眼睛,或通过眼结膜进入人 体,引起中毒。②简易防护方法:用铁丝、塑料纸、玻璃纸等制成防毒眼镜或用玻璃纸、透明塑料膜蒙 住眼睛,四周用胶布固定在脸上。
二、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救援基本措施
化学中毒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有大批人员受到化学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故现 场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十分重要。其现场应急救援的基本措 施为:
(1)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 向的安全区域,以免继续受化学毒物的侵害。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并做相应 的标识,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 ,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在现场 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无故进入污染区域。
(2)防止化学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 ,并注意保暖。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 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 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刺激咽后 壁催吐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3)心肺脑复苏:患者从事故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意识丧失者的处理: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 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5)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发生氰化物中 毒后,应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或纱布内打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15-30秒重复应用 1支(一般最多用6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如症状严重,可随 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 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或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二者并用。
(6)在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 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 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 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拣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 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以红色作为标识)。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 或转运(以黄色作为标识)。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 时需要观察(以绿色作为标识)。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以黑色作为标识)。其 相应的处置原则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拣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 单处置后转送医疗机构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 、地点进行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识的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