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哪些标注(焊工有哪些职业病,视力下降后还能恢复吗)

时间:2024-05-2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在2011年8月1日正式实施,并且旧标准《GB19083-2003》同时作废。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什么标准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主要有: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手套、防护服、护肤用品等,国家对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配备。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标准如下:
(1)安全帽类。是用于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伤害的护具。主要有塑料、橡胶、玻璃、胶纸、防寒和竹藤安全帽。
(2)呼吸护具类。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按用途分为防尘、防毒、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隔绝式两类。
(3)眼防护具。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分为焊接用眼防护具、炉窑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微波防护具、激光防护镜等眼护具。
(4)听力护具。长期在90dB(A)以上或短时在115dB(A)以上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听力护具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三类。
(5)防护鞋。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主要产品有防砸、绝缘、防静电、耐酸碱、耐油、防滑鞋等。
(6)防护手套。用于手部保护,主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手套、电焊手套、石棉手套等。
(7)防护服。用于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业服两类。
(8)防坠落具。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
(9)护肤用品。用于外露皮肤的保护。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法律依据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gb190832010是什么标准

gb19083-2010是医用防护口罩的标准。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在2011年8月1日正式实施,并且旧标准《GB 19083-2003》同时作废。
一、标准如下:
1、从标准的技术要求来看,除了过滤效率;
2、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还在口罩基本要求、鼻夹、口罩带、气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阻燃性能、皮肤刺激性、密合性上有要求;
3、 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28-3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18-0.3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4、 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2.7-3.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细菌过滤率应≥95%;非油性颗粒的过滤率应≥30%。
二、检测要求:
1、 口罩基本要求:
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处,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吸阀。
2、 鼻夹:
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 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3、 口罩带:
1) 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 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4、 过滤效率:
在气体流量伟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过滤效率等级
等级
过滤效率(%)
1级≥95
2级≥99
3级≥99.97
5、 气流阻力:
在气流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mm H2O)。
6、 合成血液穿透:
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7、 表面抗湿性:
口罩外表面沾水登记应不低于GB/T 4745-1997中3级的规定。
8、 微生物指标:
1) 口罩应符合GB 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2) 包装标志上有灭菌或无菌字样的口罩应无菌。
9、 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ug/g。
10、 阻燃性能:
所用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续燃时间不超过5s。
11、 皮肤刺激性:
口罩材料原发性刺激记分应不超过1。
12、 密合性:
口罩设计应提供良好密合性,口罩总适合因数应不低于100。
三、口罩的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口罩的主要标准包括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等,目前主要分为劳动防护、医用防护、日常防护三类。目前国内常见的口罩,基本上都是四个标准体系:国标、美标、欧盟标准和日标。 说明:YY开头的代表医药行业标准,GB开头的代表国家标准,即国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十四条: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准许企业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第十条:医疗器械说明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二)注册人或者备案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及售后服务单位,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三)生产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委托生产的还应当标注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
(四)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五)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号;
(六)产品性能、主要结构组成或者成分、适用范围;
(七)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以及提示的内容;
(八)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安全使用的特别说明;
(九)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运输条件、方法;
(十)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十一)配件清单,包括配件、附属品、损耗品更换周期以及更换方法的说明等;
(十二)医疗器械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释;
(十三)说明书的编制或者修订日期;
(十四)其他应当标注的内容。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标签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二)注册人或者备案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四)生产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委托生产的还应当标注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
(五)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六)电源连接条件、输入功率;
(七)根据产品特性应当标注的图形、符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八)必要的警示、注意事项;
(九)特殊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
(十)使用中对环境有破坏或者负面影响的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十一)带放射或者辐射的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医疗器械标签因位置或者大小受限而无法全部标明上述内容的,至少应当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并在标签中明确“其他内容详见说明书”。

焊工有哪些职业病,视力下降后还能恢复吗

焊接生产在安全与劳保工作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障焊接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把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称危险因素,而把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称有害因素,两者统称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若不消除和预防,就可能产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 焊。 1. 高温焊接热源使熔化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蒸发,凝结和氧化而产生烟尘,其强烈程度与热源集中或热输入有关。 2. 焊件表面存在的涂层或镀层(如含锌——或镀铬等),会产生相应的烟尘。 3. 钢材的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以及自保护焊丝电弧焊产生教大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烟尘的主要成分是:铁,硅,其中主要毒物是猛,采用镀铜焊丝的气体保护焊的烟尘中还存在毒物铜,采用底氢型焊条,烟尘中的主要毒物是氟。 4. 焊条电弧的烟尘中含有较多量的Fe2O3,毒性不大,颗粒教细,约≦5微米,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形成电焊尘肺(铁尘肺)。 5. 碳弧气刨是烟尘较大,其中还存在有毒成分铜,它来自镀铜电极 6. 毒性气体主要是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主要是NO和NO2),它们是由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臭氧的浓度与焊接材料,保护气体和焊接工艺参数有关。 7. 铝和铝合金氩弧焊的有毒气体主要是臭氧和氮氧化物,其他非铁金属(如铜,镍,镁及其合金等)的氩弧焊,尚存在有相应金属烟尘 8. CO2气体保护焊起弧时CO含量较高,在封闭空间内焊接时应引起注意,一般需要采取通风措施。一般而言,烟尘越多,电弧辐射越弱,有毒气体含量越低,反之,电弧辐射越高,有毒气体含量越高 噪声:对人体主要危害是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耳聋 高频电辐射:在电磁场作用下,经受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作业人员有不适反应 气温:作业场所温度过高,过低,均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防碍正常操作,降低工作效 率。设计集中采暖车间时,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冬季空气温度:轻作业是不低于15℃;中作 业时不低于12℃;重作业时不低于10℃。一般焊接属于中作工种。 金属烟尘的危害: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 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既称为电焊工尘肺.还常会伴有锰中毒。 在分析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弧光、烟尘、有毒气体、热量、噪声、设备安全性能等对人体健康、作业人员安全影响的基础上,从作业环境、焊接设备、焊接工艺、个人防护等多方面提出了焊接过程中焊工安全防护的一些措施。 电焊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靠电路短路产生的高能量将电焊条溶化进行工作的。当然这种解释是通俗的。1:对眼睛如果不用电焊帽子而直接去看电焊焊接,那么就会造成眼睛的轻度灼伤,就是电焊工常说的“打眼睛”这就是因为它在短路的瞬间发出高强光,相当于我们用眼睛直接到看太阳。 2:对身体,电路形成后就一定有电磁场,长期在电磁场中工作,一定不是件好事;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焊接时电焊条的焊药挥发出来的气体是有毒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电焊工的毒津贴比一般工人的高的原因。3:电焊对人体的伤害不仅仅是用辐射个这词去衡量的,经常干电焊对身体是有一定的辐射的,电焊弧光亮度很强,会有强烈的红外线辐射,能对皮肤造成灼伤,时间长了眼睛视力也会有所下降,也会有电光性眼炎,当电光刺眼以后短时间内眼睛会流泪,是电弧光造成的,所以操作的时候要戴护目镜,再有电焊弧光的紫外线强度很高,紫外线对人的皮肤损伤很大,所以操作的时候要穿好防护服装(厚一点的). 焊接卫生措施 一、可以从焊接工艺,焊接材料,通风和个人防护等方面改善安全卫生条件。 二.焊接材料 1.采用低尘、低毒电焊条。通过调整焊条的成分,在保证焊条基本性能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加入要皮材料中的烟尘及有毒气体的发生量,如低毒氢型焊条,控制发尘量和氟锰含量;不锈刚低尘焊条,控制烟尘中可溶性铬的含量等。 2.在焊条标准中作出规定,限制各类焊条发尘量不允许超过规定的最大值。 3.采用低尘的药芯焊丝。 三、通风措施 焊接通风是防止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危害的最重要的措施,也是降低焊接热影响的主要措施。凡在车间内各种容器及仓室内进行焊接作业时,都应采取通风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 四、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品,焊工的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工作帽,电焊面罩(或送风头盔)护目镜,电焊手套,口罩,放毒面具,绝缘鞋,鞋套,套袖等。进行高空作业时,还需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等。所有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人准的合格产品。

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有哪五种防范义务?

1、配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如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的配备。如何配备,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情况确定,可以单独配备,也可以综合配备。如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较低,工人密度小,则可采用自然通风设施;如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粉尘,则采取系统的机械通风和除尘设施;如工作场所存在强度较高的放射线,则应采取防护屏蔽和隔离措施等。总之通过配备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3、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配)戴的防护用品。虽然工作场所配备了防护设施,但仍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劳动者健康不受影响和损害,所以仍应为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免受伤害的第一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引起企业重视。一般而言,个人防护用品可分为防护帽(高空作业、搬用作业)、防护服、呼吸防护器、防护口(面)罩(喷漆作业、打磨作业)、护耳器(防护耳塞(噪声作业))、防护眼镜(电焊作业)、皮肤防护用品等七大类。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要求,并且要经常维护保养,例如耳罩、口罩、面具用后应用肥皂清水洗净,并用药液消毒,晾干;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按时更换,药罐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防止污染的工作服用后集中处理清洗。   4、配备应急救援设施;   用人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指有毒有害气体、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性物质、射线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即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复制搜索复制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