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的标准(各单位应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什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时间:2024-05-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如果仅凭经验判断,认为是安全的装备,而实际上不安全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若化学防护服发生破损,应立即更换。脱除脱下防护服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地脱下防护服,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这些用品能够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各单位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用品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因工作过程中的意外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护服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摘要:您知道防护服的正确穿戴顺序是什么吗?防护服的穿着要遵循一定的次序,这样可以保证防护服穿着的正确、快速,在工作中发挥防护服的效用,而且为使用后安全地脱下打下基础。一般应遵循裤腿——靴子——上衣——面罩——帽子——拉链——手套的次序。防护服的国家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防护服标准】防护服的国家标准是什么防护服的正确穿戴顺序介绍
防护服标准
截至2003年底止,有关防护服的标准有:
GB/T13661—1992《一般防护服》、
GB/T13459—1992《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GB8965—1998《阻燃防护服》、
GB12014《防静电防护服》、
GB12799—1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
GB16757—1997《X射线防护服》、
GB6568.1—2000《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
GB9953—1999《浸水保温服》、
GB/T13641—1992《劳动防护服号型》、
GB/T14312—1993《防水服通用技术条件》、
GB15701—1995《焊接防护服》、
GB17956—2000《防尘服》
LD5—1991《防砸背甲》、
LD58—1994《森林防火服》、
LD63—1994《劳保羽绒服》
LD86—1996《100KeV以下辐射防护服》等。
二、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
防护是一个系统,只有合适的防护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与之防护等级性能相匹配的其他防护装备。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同一个危险环境中,救援人员防护装备穿戴得五花八门,既有穿化学防护服的,也有穿消防服的,有戴防毒面具的,也有完全没有呼吸防护的。在这个时候应当保证个体防护系统各个装备之间的匹配性,因为整体防护效果的高低是由最薄弱的装备环节决定的。因此穿着化学防护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需要配备齐全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化手套、口罩或呼吸器、防化靴等等。由于穿着气密性的防护服后,穿着者将处于隔绝的环境中。因此,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面罩防雾措施、降温措施(比如冰背心)等等,相关的防护装备都要考虑齐全,否则可能使穿着者处于危险的境地。
准备
防护服正确穿戴图片
穿着前我们一定要保证化学防护服的适用性,也就是防护服是否处于完好的状态。外观检查看看防护服外表有没有污染,缝线是否开裂,衣服有没有破口。对于气密性防护服来说,要用专门的气密性检测仪定期进行气密性检测(每半年一次),以便在应急穿着的时候防护服能发挥作用。穿着前的检查非常重要。如果仅凭经验判断,认为是安全的装备,而实际上不安全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尺码正确穿着前要再次确认防护服的尺码是适合自己的尺码,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工作过程中行动不便或意外挂坏、撕裂。去除尖利物把不必要的钥匙、小刀、笔等从身上取下来,以免在工作中造成防护服的损坏。
选择场所
更衣室是理想的着装场所,如果没有也要在相对没有污染的环境中进行。在应急救援的条件下,穿着应该在冷区进行。
其它必要的辅助系统在使用化学防护服前,应确保如供气设备、洗消设备等其它必要的辅助系统准备就绪。
穿着
防护服的穿着要遵循一定的次序,这样可以保证防护服穿着的正确、快速,在工作中发挥防护服的效用,而且为使用后安全地脱下打下基础。一般应遵循裤腿——靴子——上衣——面罩——帽子——拉链——手套的次序。最后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密闭性,可以在开口处(如门襟、袖口、裤管口、面罩和防护服连帽接口加贴胶带。为了增强手部的防护可以选择戴两层手套等等。在整个过程中要尽量防止防护服的内层接触到外部环境,以免防护服在一开始就受到污染。
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化学防护服被化学物质持续污染时,必须在其规定的防护时间内更换。若化学防护服发生破损,应立即更换。
对气密性防护服或密封性很好的非气密性防护服,由于处于相对隔离的空间工作,建议遵循两人伴行的原则,即至少两人一起共同进入工作区域,以备在万一发生状况时可以及时救助。
化学防护服面料可以提供数小时的有效防护,但是如果在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时候,工作时间受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决定。要注意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要在气瓶用完之前提前更换。并且在计算有效工作时间时,应当考虑行走和更换装备所占的时间。
脱除
脱下防护服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地脱下防护服,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这里要强调的、很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是,在脱下化学防护服前要进行必要的洗消除污。这里所说的洗消除污仅仅是为了能够安全地脱下防护服而不使穿着者或环境受到污染,而不是为了某些防护服的重新使用。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洗消可以非常简单,比如一桶水用来除掉一般的污染物,或加入一些洗涤剂进行冲洗。这时候要注意有些化学品,如浓硫酸遇水会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这时候应该先将衣服表面的化学品吸掉,然后再用水冲洗。这样可以避免高热损坏防护服,继而造成对穿着者的污染和危害。
洗消除污后,脱下化学防护服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是拉链——帽子——上衣——袖子——手套——裤腿——靴子——呼吸器。在脱下手套前要尽量接触防护服的外表面,手套脱下后要尽量接触防护服的内表面,防护服脱下后应当是内表面朝外,将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污染物接触到人体和环境。脱下的防护用品要集中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扩大污染。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气密性或液密性防护服等穿着比较复杂、笨重的防护服,穿和脱都建议有另外一个助手进行辅助,可以帮助穿着者进行一些调整和拉拉链等比较困难的工作,并最终检查整个防护服穿上去之后的状况。在辅助脱下防护服时,由于可能接触到污染物,助手也要进行适当的防护,以免被污染。

各单位应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什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国家标准,各单位应该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从业人员进行保护的各种物品,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护目镜、手套、耳塞等。这些用品能够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包括《GB2890-200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1-2009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2-2009呼吸防护用品长管呼吸器》、《GB11651-2008劳动防护用品通用技术条件》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以确保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各单位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从业人员得到充分的劳动保护,才能够保证生产安全和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

减少工伤事故: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护目镜、手套、耳塞等能够有效地保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免受各种伤害。这些用品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因工作过程中的意外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劳动防护用品不仅能够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还能够保障他们的健康。例如,防护服可以防止化学物质对皮肤的刺激和灼伤,护目镜可以防止眼睛受到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伤害,手套可以防止手部皮肤接触到有害物质等。

提高生产效率: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当从业人员感到安全和健康时,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减少因事故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浪费。同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也是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国家标准,企业应该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这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遵守相关规定,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惩罚。

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应做到哪三会?

1、会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可靠性:
如果劳保用品没有作用,无法防止意外伤人,那么在劳保用品上无论花了多么少的钱,都是浪费。因为事故发生后经济损失产生了,而再便宜的劳保用品,也是需要花钱的。
所以,劳保用品一定要可靠安全,使工人在操作中可以得到保障。这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减少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2、会正确使用护品:
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更新、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监督并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要求佩戴和使用。
提供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也不得购买、使用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质量低劣的产品,确保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其特有的效能。 
3、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耳塞、口罩、面具等用后应用肥皂、清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 净化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定期更换;不要过度使用劳保用品。



扩展资料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九类:
(1)头部护具类。是用于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伤害、防物料喷溅、防粉尘等的护具。主要有玻璃钢、塑料、橡胶、玻璃、胶纸、防寒和竹藤安全帽以及防尘帽、防冲击面罩等。。

(2)呼吸护具类。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
(3)眼防护具。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分为焊接用眼防护具、炉窑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微波防护具、激光防护镜以及防X射线、防化学、防尘等眼护具。
(4)听力护具。长期在90dB(A)以上或短时在115dB(A)以上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听力护具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三类。
(5)防护鞋,防止足部伤害,有防滑鞋、防滑鞋套、防静电安全鞋、钢头防砸鞋等等。
(6)防护手套。用于手部保护,主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手套、电焊手套、防X射线手套、石棉手套、丁腈手套等。
(7)防护服。用于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业服两类。
(8)防坠落护具。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
(9)护肤用品。用于外露皮肤的保护。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有哪五种防范义务?

1、配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如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的配备。如何配备,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情况确定,可以单独配备,也可以综合配备。如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较低,工人密度小,则可采用自然通风设施;如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粉尘,则采取系统的机械通风和除尘设施;如工作场所存在强度较高的放射线,则应采取防护屏蔽和隔离措施等。总之通过配备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3、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配)戴的防护用品。虽然工作场所配备了防护设施,但仍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劳动者健康不受影响和损害,所以仍应为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免受伤害的第一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引起企业重视。一般而言,个人防护用品可分为防护帽(高空作业、搬用作业)、防护服、呼吸防护器、防护口(面)罩(喷漆作业、打磨作业)、护耳器(防护耳塞(噪声作业))、防护眼镜(电焊作业)、皮肤防护用品等七大类。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要求,并且要经常维护保养,例如耳罩、口罩、面具用后应用肥皂清水洗净,并用药液消毒,晾干;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按时更换,药罐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防止污染的工作服用后集中处理清洗。   4、配备应急救援设施;   用人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指有毒有害气体、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性物质、射线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即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复制搜索复制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