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中:高风险与极高风险(什么是风险估计,常用的风险估计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03-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脱下的防护用品要集中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扩大污染。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常用方法一、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

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穿防护服流程

1、取出防护服,从上往下拉开拉链,使衣服松散,准备穿上工作。

2、绷住脚尖,双腿依次伸人防护服中裤腿中。

3、上拉防护服,依次将胳膊伸入防护服衣袖中。

4、弯腰整理裤脚松紧,将裤腿整理到最舒适状态。

5、选择正确的口罩和眼部防护,选择正确的佩戴方法佩戴好。

6、将帽子佩戴好,整理到最佳舒适状态。

7、将拉链从上而下,依次拉上。拉好拉链,将防护服整理到最佳状态。

8、在穿戴好防服之后,可通过以上三个动作(举双臂,弯腰,下蹲),检查防护服是否选择的合适,并且看是否穿戴方法正确。

二、脱防护服的流程

1、将拉链拉开,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衣袖。

2、从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衣后、将污染面向里卷好放入医疗费物袋内垃圾桶。

三、穿脱注意事项

1、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化学防护服被化学物质持续污染时,必须在其规定的防护时间内更换。若化学防护服发生破损,应立即更换。

对气密性防护服或密封性很好的非气密性防护服,由于处于相对隔离的空间工作,建议遵循两人伴行的原则,即至少两人一起共同进入工作区域,以备在万一发生状况时可以及时救助。

2、化学防护服面料可以提供数小时的有效防护,但是如果在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时候,工作时间受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决定。要注意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要在气瓶用完之前提前更换。并且在计算有效工作时间时,应当考虑行走和更换装备所占的时间。

3、在脱下防护手套前要尽量避免接触防护服的外表面,手套脱下后要尽量接触防护服的内表面,防护服脱下后应当是内表面朝外,将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污染物接触到人体和环境。脱下的防护用品要集中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扩大污染。

4、对于气密性或液密性防护服等穿着比较复杂、笨重的防护服,穿脱防护服都建议有另一个人进行辅助,比如帮助穿着者进行一些防护服手脚的调整和拉拉链等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检查防护服穿上去之后的状况。在辅助脱下防护服时,由于可能接触到污染物,助手也要进行适当的防护,以免被污染。

2022年最新版穿脱防护服流程图

2022年最新版穿脱防护服流程图如下:

一、防护服的穿脱流程之穿戴顺序

开始前先检查全部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备、完好无损、大小合适,去除个人用品如首饰、手表、手机等,整理头发,脱去外套(有必要时),更换工作鞋或胶靴。

1、使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2、戴一次性帽子,佩戴后整理帽子至头发、耳朵全部被包裹。

3、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手托住口罩外侧面,将口罩紧贴面部,另一手拉下方系带至于颈后双耳下,拉上方系带至于头顶部,行气密性测试。

4、穿防护服,取防护服,注意避免接触地面,检查有效期及完好情况,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若防护服未能完全贴合面部,可用胶带辅助固定,使用中防护服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5、戴护目镜,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确保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

6、戴内层手套,内层手套最好为深色,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防护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7、穿靴套,穿隔离衣,检查,穿着后确保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8、穿隔离衣,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9、穿鞋套。

10、相互检查,写上名字,以便同事之间相互辨识。

二、防护服的穿脱流程之脱摘顺序

1、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2、喷淋,两人间距大于1m,由头顶至鞋底Z字形喷洒消毒液,注意喷洒鞋底以及避开面部。

3、脱隔离衣连同外层手套。脱时注意双手避免触碰隔离衣内侧,脱下的隔离衣避免触碰身体前侧,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外层手套一同脱下。

4、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5、摘护目镜,上身稍前倾,闭合双眼,双手提起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后将护目镜至于指定消毒容器内,全程避免触碰护目镜前侧面。

6、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7、脱防护服连同内层手套、靴套、鞋套,一手拎住同侧衣领,另一手拉开拉链、摘掉帽子后拎另一侧衣领,顺势向外后方边脱边卷起防护服,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内层手套、鞋套、靴套一同脱下。

8、进行手部清洗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9、摘医用防护口罩,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双手先取下方系带,随后再摘取上方系带,全程避免触碰口罩外侧面。

10、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11、摘一次性帽子,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提起帽顶由后向前摘下。

12、进行手部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可沐浴。

三、防护服的穿脱注意事项

1、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服被有害物质持续污染时,必须在其规定的防护时间内更换,若防护服发生破损,应立即更换。

2、对气密性防护服或密封性很好的非气密性防护服,由于处于相对隔离的空间工作,建议遵循两人伴行的原则,即至少两人一起共同进入工作区域,以备在万一发生状况时可以及时救助。

3、化学防护服面料可以提供数小时的有效防护,但是如果在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时候,工作时间受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决定,要注意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要在气瓶用完之前提前更换,并且在计算有效工作时间时,应当考虑行走和更换装备所占的时间。

4、在脱下防护手套前要尽量避免接触防护服的外表面,手套脱下后要尽量接触防护服的内表面,防护服脱下后应当是内表面朝外,将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污染物接触到人体和环境,脱下的防护用品要集中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扩大污染。

5、对于气密性或液密性防护服等穿着比较复杂、笨重的防护服,穿脱防护服都建议有另一个人进行辅助,比如帮助穿着者进行一些防护服手脚的调整和拉拉链等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检查防护服穿上去之后的状况,在辅助脱下防护服时,由于可能接触到污染物,助手也要进行适当的防护,以免被污染。

医用防护服作为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能有效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什么是风险估计,常用的风险估计方法有哪些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常用方法
  一、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四、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五、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六、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中小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则1、经常对有关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工作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产安全。
2、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要采取切实的防火、防盗、防爆、防触电、防灼伤及通风等措施,并经常进行检修、更换,确保其功能可靠、有效。
3、仪器室、药品室内严禁明火,要经常通风,保持干燥、整洁,不得存放杂物。
4、有毒、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等危险化学药品,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的要求,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监督使用。
5、实验室用电必须专设,布线要符合安全要求,要配备漏电保护设施,低压、高压要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如信号灯等)。
6、实验教师每天都要对实验室的安全保障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万无一失。
7、若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突发事故,要按规定果断处理,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