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缺陷是什么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具体体现是什么)

时间:2024-06-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4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针对以上隐患,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此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安全生产一般隐患有哪些

安全生产一般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设施隐患

1. 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到位导致性能下降或故障风险增加。例如,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磨损、松动等问题,电气系统也可能出现短路、漏电等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引发事故,威胁员工安全。

二、操作过程隐患

操作不规范或不遵守安全规程是常见的隐患。如员工未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操作前未进行安全检查,或者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三、管理缺陷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够也是常见隐患。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检查不到位等。这些管理缺陷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从而引发事故。

四、环境隐患

工作环境不良也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隐患。例如,作业场所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针对以上隐患,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同时,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此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具体体现是什么

1、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不戴劳动防护用品,不穿工作服、光膀子现象在夏天很突出;

2、员工受伤,没有人到场,也没有应急措施;

3、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

4、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

5、员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

6、设备的设计存在缺陷,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易引发员工误操作,造成事故。

扩展资料:

隐患解决办法:

1、完善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与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各级主管的督察工作要到位、细致、亲切、人性化,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安全与他们时时相伴,培养员工主动要求安全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要注意哪一些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械超速运转, 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它)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其它) 3)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其它) 4)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 未及时了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 其它) 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它)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物的不安全状态: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 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 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 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 其它) (2)防护不当(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它)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档视线、制动装置有缺欠、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其它) (2)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其它)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 超负荷运转、其它) (4)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其它)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 (2)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瓦斯超限、 其它)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其它)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 冰雪覆盖、 地面有其它易滑物)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3、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 (4)用人单位的缺陷; (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 (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 此外,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能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 抓住人、机、物、法、环5要素!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1、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认真遵守安全施工规定,衣着要灵活,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2、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者不准从事高空作业。  3、高处作业要设防护栏杆,支持安全网和安装防护门,操作人员要系安全带。  4、高处作业物料要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和洞口附进、凡有坠落可能的,要及时撤出或固定以防跌落伤人。  5、发现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应及时报告处理,对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施工,消险后再进行高处作业。  6、任何人不允许移动和擅自拆除安全标志,确实因工作需要须经工长批准后移动和拆除,之后重新安装好。  7、冬季施工要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防冻、防是毒、防火安全措施。  8、高呼上作业安全设施要经常检查,处于良好状态。 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横档间距以30m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采取防滑措施,禁止二人同在梯上作业,如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9、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应结合工程特点,相应地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0、每个工程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所涉及到高处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各种高处作业。  11、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范围较为广泛,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系挂安全带等各项安全专项措施。为明确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施工以前,由工程负责人和安全员逐级向有关人员作好安全技术交底。高处作业人员在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用品未解决和落实之前,不能进行施工。对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前要加以检查,确认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12、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安排从事高处作业。  13、操作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14、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危险性较大,对此类人员应通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15、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都应随时清除干净。拆卸下的物体和废料等都要及时运走,不得任意向下丢弃。各施工场所,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件,都要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以防跌落伤人。  16、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有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移位或拆除。有些确因施工需要而暂时拆除或移位的,都要经施工负责人审批后,才能拆除或移位,并在工作完毕后立即复原。 17、高处作业中应按照气候情况和具体条件,分别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18、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在完成后,应按类型逐项加以查验并做好记录。另外,随着工程的进展,高处作业的工作量还会随之增多,这时应采取分层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