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缺陷是什么隐患(如何“认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主要对策和措施?)

时间:2024-08-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近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注重细节,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必须做到细致和实际,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如何“认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主要对策和措施?

近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注重细节,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必须做到细致和实际,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何识别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及主要对策和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安全生产检查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最常见的事故隐患(共22种):
1.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例如,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等。
2. 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例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等。
3. 管理上的缺陷:这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例如,技术和设计上缺陷,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针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主要对策和措施:
1.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这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
2. 设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警告装置等。
3. 增强机械强度:保证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
4. 保证电气安全可靠: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认证、备用电源等。
5. 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这是保持机器设备良好状态,预防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6. 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这是促进生产,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
7.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1. 头部防护:佩戴安全帽,适用于环境存在物体附落的危险;环境存在物体击打的危险。
2. 附落防护:系好安全带,适用于需要登高时(2米以下);有跌落的危险时。
3. 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镜、眼罩或面罩,适用于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
4. 手部防护: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保温、防滑等手套。
5. 足部防护:佩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保护鞋。
6. 防护服: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
7. 听力防护:选用护耳器,提供适且的通讯设备。
8. 呼吸防护:选用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要考虑是否缺氧、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等因素。
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注重细节,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必须做到细致和实际,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四不安全因素是什么

  四个不安全因素通常是指建筑工地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人、机、环、管四个环节,各地有不同的表达,一般解释如下:
  1、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人的伤害,物的损失事故的先决条件,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均离不开物与人这二个因素。人身伤害事故就是人与物之间产生的一种意外现象。在人与物这二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因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的背后,实质上还是隐含着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绝大部分事故的二个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可称作事故隐患。
  分析大量事故的原因可以得知,单纯由于不安全状态或者单纯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情况并不多,事故几乎都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形成的,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结合而成的。
  2、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影响安全的人的因素。即: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员,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违背设计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大类。
  2.1 个人的不安全因素
  个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而影响安全的因素。
  2.2 个人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的要求,影响安全的因素。②体能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③年龄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④有不适合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疾病。⑤疲劳和酒醉或刚睡过觉,感觉朦胧。
  2.3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通俗地用一句话讲,就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的失误。
  2.3.1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
  2.3.1.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3.1.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2.3.1.3 使用不安全设备;
  2.3.1.4 手代替工具操作;
  2.3.1.5 物体存放不当;
  2.3.1.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2.3.1.7 攀坐不安全位置;
  2.3.1.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2.3.1.9 在机器运转时、检查、维修、保养等;
  2.3.1.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2.3.1.11 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3.1.12 不安全装束;
  2.3.1.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3.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2.3.2.1有系统组织上的原因;
  2.3.2.2思想上责任性的原因;
  2.3.2.3工作上的原因。
  2.3.3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工作上的原因
  2.3.1.1 工作知识的不足或工作方法不适当;
  2.3.1.2 技能不熟练或经验不充分;
  2.3.1.3 作业的速度不适当;
  2.3.1.4 工作不当,但又不听或不注意管理提示。
  3、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人们将此称之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之为物的不安全条件,也有直接称其为不安全状态。
  3.1 物的不安全状态大致包括七个方面:
  3.1.1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其他物质等)本身存在的缺陷;
  3.1.2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
  3.1.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3.1.4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
  3.1.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
  3.1.6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3.1.7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
  3.2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可分四种:
  3.2.1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3.2.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2.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3.2.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管理方面不安全因素
  4.1、组织结构不合理;
  4.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
  4.3、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
  4.4、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
  4.5、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
  4.6、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
  4.7、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
  4.8、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4.9、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
  4.10、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

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场地环境问题。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1)忽视安全、操作错误;
(2)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3)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或工具;
(4)违章操作;
(5)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工具;
(6)进入危险区域、部位;
3.管理上的因素
设计、制造、安装或维修上的缺陷或错误,领导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操作者业务素质差,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来源

(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最大隐患。
许多职工入厂后虽经短时间的安全教育,但由于缺乏工作实践,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较差,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技术,掌握生产技术才是硬本领,而对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则很不重视。更有些人部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伤亡事故离自己十分遥远,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最大的隐患。
(二)未经培训上岗,无知酿成悲剧。
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招聘了职工后,不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职工未经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培训就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冒险蛮干,违章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则惊慌失措,往往因此酿成悲剧。
(三)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导致事故。
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全体员工上至厂长经理,下至每一名工人都必须遵守。尤其是新工人更应该注意,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往往好奇心的驱使下忘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什么东西都
想动一动、摸一摸,往往就因此造成了工作事故,使自己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
因不落实安全规章制度而造成的劳动环境存在以下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4)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或超负荷运转。
(5)维修、调整不当。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7)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①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尘弥漫,视物不清,或光线过强;
②通风不良,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时放炮作业,瓦斯浓度超限;
③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8)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它易滑物J
(四)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
一个不以严格的纪律要求员工队伍的企业,是一个缺乏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血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一名不遵守劳动纪律的职工,往往就是一起重大事故的责任者。违反劳动纪律的主要表现如下:
(1)上班前饮酒,甚至上班的时候饮酒。
(2)上班无故迟到,下班早退。
(3)工作时间开开玩笑,嫁戏打闹。
(4)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用品。
(5)在禁烟区内随意吸烟,乱扔烟头。
(6)不坚守岗位,随意串岗聊天。
(7)企业生活无规律,上班时无精打采。
(8)工作时不全神贯注,思想开小差。
(9)上夜班时偷偷睡觉。
(l0)不服从上级正确调度指挥,自作主张随意更改规章。
(11)无视纪律,自由散漫,上班时间吊儿郎当。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危险。
安全操作规程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科学经验总结,是工人在生产操作中不得违反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员工在生产劳动中如果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后果将十分危险,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对此,每个员工都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表现如下: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或未给信号就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手伸进冲压摸,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或错误调整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属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5)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就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就开始矿井作业,在易燃易爆场合动用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望。
(6)攀、坐不安全位置伯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人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
(8)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过于肥大的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