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勤换滤膜。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的三个原则
各类个体防护用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眼睛保护、听力保护、呼吸保护、皮肤防护以及防护服、安全带、保险带等常见的保护用具。1.力保护 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耳塞;耳罩
2.吸保护装置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滤呼吸保护器;另一类是供气式呼吸保护器,
3.睛保护
眼睛保护用品一般可以分为3类:安全眼镜;安全护目镜;面罩
4.体防护服
四、个人防护用品佩带、使用原则
1.人防护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因此个人防护用品应该是在进入应该需要佩带、使用的作业场所,不得挪作它用。
2.人防护用品佩带、使用最基本原则是必须在不影响完成正常巡检(看、听、摸等)和操作及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规范正确使用。
3.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人防护用品一般按法定规定的期限及事业部规定的周期进行更换,特殊情况向人力资源处提出申请,才可更新或调换。
5.人防护用品领用实行使用者签名制,从而保证劳动者配备与其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适应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权利,同时劳动者应规范正确佩带并接受监督的义务。
6.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作业场所,即整体作业环境低于85dB(A)每8小时工作日,佩带可视个体健康和对噪声敏感度情况而定,但必须有获得个人防护用品的权利。
乙类乙管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根据潜在的暴露风险和所进行的医疗活动,合理选用个人防护用品。以下是乙类乙管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原则:1. 医用口罩的选用
- 应根据具体医疗操作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
- 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 纱布口罩需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 应正确佩戴口罩。
2. 护目镜与防护面罩的选用
-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诊疗、护理操作;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 佩戴前检查是否有破损,佩戴装置是否松动,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医用手套的选用
- 根据操作需求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应佩戴清洁手套;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 一次性使用一副手套,不得用于多个患者。
- 应正确戴脱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4. 隔离衣与医用防护服的选用
- 根据诊疗需要选择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接触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应穿隔离衣;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穿防护服。
-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5. 鞋套的选用
- 鞋套需具备防水性能,一次性使用。
-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或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 应在指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6. 防水围裙的选用
-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或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 防水围裙明显污染、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7. 帽子的选用
- 进入污染区或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应戴帽子。
- 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如何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佩戴严实,吸气时,粉尘不得从脸和防尘面罩的缝隙间进入。
◎必须按规定使用防尘面罩。
◎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
◎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勤换滤膜。
宝顺安-御祥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