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时间:2024-11-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个人防护品 文档下载

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对病毒的阻隔主要是防止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其中携带的病毒引起医患之间交叉感染。它具有防护放射性气溶胶,防护150种以上有毒和腐蚀气体、液体和固体,防护潜在的放射性微粒和液体侵入身体,100%阻挡0.2μm以上的干燥微粒等功能。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障个人安全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 根据工作环境和可能的风险,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N95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

  • 确保所选防护用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医用口罩应符合医用外科口罩或N95等级标准。

  • 正确佩戴:

  • 佩戴口罩时,应正确区分正反、上下,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并调整鼻夹以贴合鼻梁,减少漏气。

  • 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时,应确保紧密贴合面部,避免留有缝隙。

  • 穿戴防护服时,应确保袖口束在手套内,拉链或胶条紧密贴合,不使自己的衣服漏出。

  • 佩戴手套时,应确保其完全覆盖手部皮肤,避免触碰手套外部。

  • 定期检查和更换:

  •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如有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 口罩和手套等一次性用品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防护效果降低。

  • 注意事项

  • 遵守使用规定:

  •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和使用规定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 不得随意更改或替换个人防护用品的部件。

  • 注意个人卫生:

  •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先进行手卫生,避免手部污染。

  • 使用过程中,避免触摸面部、口鼻眼等敏感部位,以防交叉感染。

  • 妥善存放和丢弃:

  • 存放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选择干燥、通风、无污染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及时丢弃至医疗废物垃圾桶中,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 避免重复使用:

  • 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以免降低防护效果或造成交叉感染。

  • 若需重复使用护目镜等物品,应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 保持有效防护:

  • 在工作场所中,除就餐、喝水等必要情况外,应始终保持有效佩戴口罩状态。

  • 穿着个人防护用品工作间隙,不可勾肩搭背或聚集,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关注身体状况:

  •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期间,应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症状或疑似感染,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 培训和教育:

  • 对于需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用品正常使用年限

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的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保护用品,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与之相对的是工业防护用品,非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配置

(1)头部防护:佩带安全帽,适用于环境存在物体附落的危险;环境存在物体击打的危险。

(2)附落防护:系好安全带,适用于需要登高时(2米以上);有跌落的危险时。

(3)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镜、眼罩或面罩,适用于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佩戴安全眼镜、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需整体考虑眼睛和面部同时防护的需求);焊接作业时,佩载戴焊接防护镜和面罩。

(4)手部防护: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保温、防滑等手套,可能接触尖镜物体或粗糙表面时,防切割;可能接触化学品时,选用防化学腐蚀、防化学渗透的防护用品;可能接触高温或低温表面时,做好隔热防护;可能接触带电体时,选用绝缘防护用品;可能接触油滑或湿滑表面时,选用防滑的防护用品,如防滑鞋等。

(5)足部防护:佩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保护鞋,适用于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防砸保护的鞋;可能接触化学液体的作业环境要防化学液体;注意在特定的环境穿防滑或绝缘或防火花的鞋。

(6)防护服: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适用于高温或低温作业要能保温;潮湿或浸水环境要能防水;可能接触化学液体要具有化学防护使用;在特殊环境注意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

(7)听力防护: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选用护耳器;提供适用的通讯设备。

(8)呼吸防护:根据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选用。要考虑是否缺氧、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种类、特点及其浓度等因素之后,选择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常用的防护用品

1、外科手术服
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体。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
2、隔离衣
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对细菌的阻隔主要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的手术创面的接触性传播(和反向传播)。对病毒的阻隔主要是防止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其中携带的病毒引起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3、化学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是在处理有危险性的医用化学物品时,为保护自身免遭化学危险品或腐蚀性物质的侵害而穿着的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除了要求服装材料抗化学腐蚀外,对密封性和服装的缝型结构都有更严格的要求。



4、电磁辐射防护服
电磁辐射防护服是通过在织物材料中植入极细的导电纤维,使得防护服不产生静电、能够屏蔽掉100kHz~300GHz范围内电磁波的防护服装。主要用于医院内电子医疗设备系统的操作人群。
5、核及射线防护服
用于核放射环境(小剂量、大范围的电离辐射,主要以α、β射线为主),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和粉尘对人体的侵害。它具有防护放射性气溶胶,防护150种以上有毒和腐蚀气体、液体和固体,防护潜在的放射性微粒和液体侵入身体,100%阻挡0.2μm以上的干燥微粒等功能。
6、医用口罩
多采用一层或者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作而成,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熔喷、纺粘、热风或者针刺等,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

工地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进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参加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4、施工作业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许私自用火,严禁酒后操作。
5、穿拖鞋、高跟鞋、赤脚或赤膊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6、穿硬底鞋不得进行登高作业。
7、在高空、钢筋、结构上作业时,一定要穿防滑鞋。
8、现场用电,一定要有专人管理,同时设专用配电箱,严禁乱接乱拉,采取用电挂牌制度,尤其杜绝违章作业,防止人身、线路,设备事故的发生。
9、电钻、电锤、电焊机等电动机具用电、配电箱必须要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保护地线,所有电动机具和线缆必须定期检查,保证绝缘良好,使用电动机具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0、工地施工照明用电,必须使用36伏以下安全电压,所有电器机具在不使用时,必须随时切断电源,防止烧坏设备。
11、在用喷灯、电焊机以及必要生火的地方,要填写用火申请登记和设专人看管,随带消防器材等,保证消防措施的落实。施焊时,特别注意检查下方有无易燃物,并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完后要检查,确认无火后再离开。
12、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不得上岗,非操作者严禁进入危险区域;特种作业必须持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
13、凡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先挂牢后再作业。



14、高处作业材料和工具等物件不得上抛下掷。
15、从事高空作业人员要定期体验。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症、癫痫病以及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16、机械设备、机具使用,必须做到“定人、定机”制度;未经有关人员同意,非操作人员不得使用。
17、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和可靠保护接零,方可启动使用。
18、未经有关人员批准,不得随意拆除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因作业需要拆除的,作业完毕后,必须立即恢复。
19、井字架吊篮、料斗不准乘人。
20、酒后不准上班作业。
参考资料来源:安全管理网——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