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品的使用和维护包括什么(如何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防护用品如何保养和维护)
如何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防护用品如何保养和维护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检验现场施工人员使用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一般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鞋、手套等。对这些安全用品既要做到会正确的使用、佩戴,也要掌握简单的维护、保养和检查的知识。
常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检验,对保证施工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它常用,人们往往对此不以为然,容易忽略它的作用,尤其对严格的使用要求不放在心里,随心所欲,因而极易引发恶性事故。
多年的实践证明,常备常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对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特别在输、配电建设的高处、交叉、重叠作业中,更发挥了它的神奇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个人防护用品在安全施工中的积极作用,让所有施工人员更加规范、正确使用,管理、检验常用安全护具是十分必要的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
(1)头部防护:在存在物体坠落或打击危险的环境中,应佩戴安全帽以保护头部安全。(2)坠落防护:进行高空作业时(超过2米),或有跌落风险的情况下,应正确使用安全带以确保个人安全。
(3)眼部防护:当眼睛或面部可能受到粉尘、气体、蒸汽、雾、烟或飞屑的刺激时,应佩戴安全眼镜、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在焊接作业中,必须佩戴专门的焊接防护镜和面罩。
(4)手部防护: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需要防止切割、腐蚀、渗透、热伤害、电击或滑倒时,应分别使用相应的防护手套。
(5)足部防护: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鞋。在可能遭受物体砸落、化学液体接触、滑倒或火焰伤害的环境中,应穿戴相应的防护鞋。
(6)防护服: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具有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或防射线功能的防护服。
(7)听力防护: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在噪声环境中应使用适当的护耳器,并配备适合的通讯设备。
(8)呼吸防护:在评估了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缺氧、易燃易爆气体、空气污染等因素后,应根据GB/T18664-2002标准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
头盔使用注意事项:在生产现场,工人应佩戴安全头盔以防止意外伤害,如重物坠落、撞击或有害物质污染。安全头盔通常由合成树脂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并符合国家标准GB2811-81的规定,包括形式、颜色、耐冲击性、耐燃性、耐低温性和绝缘性等技术性能。根据不同用途,安全头盔分为一般建筑工人和煤矿工人使用的帽盔,以及机械、化工等工厂中用于防污染的带舌帽等。
发生化学事故时应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突发生性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与应急措施化学毒物主要是以气体、液体、固体等形式存在,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黏膜、伤口等,所以化学毒物自我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好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 膜的防护,防止化学毒物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
一、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对化学毒物存在的初步判断
(1)闻味:大部分化学毒物都有一定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味,光气、双光气有烂苹果味、硫化氢有 臭鸡蛋味等。但不能有意去闻味而致吸入更多的毒物。神经性毒剂几乎闻不到气味。
(2)看植物染毒的特征:许多植物被化学毒物污染后,染毒局部都会发生颜色改变,如被芥子气染毒 的树及地面等呈黑褐色;有的甚至枯萎,或留有油状液滴及毒剂斑点。
(3)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可运用比色法、试纸法、侦检管法、生化法和快速检测仪器等多种侦检 方法,对化学毒物的种类进行快速检定。
2、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呼吸道防护:在未知现场存在何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未知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原则 上应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当你所处的场所没有上述防护用品时,在紧急情 况下,你可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如果你手边也没有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你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呼 吸防护方法,如:①戴防毒面罩和防毒口罩等,如防氯气、光气用碱石灰、活性碳作吸附剂的防毒口罩 ,防氨用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进行检查,以防失效。②用毛巾、纱布、衣襟等 做成厚口罩(8-30层),然后浸以下列的液体,如浸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及10%甘油可用来防二氧化硫、氯化 氢、酸雾等;浸过10%碳酸氢钠溶液、草木灰水、石灰水可防沙林和氰化氢;浸过碳酸钙或乳酸钙的可防氟 化氢。当你对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有一定了解时,你应事先准备好供事故状态下有效使用的个人 防护用品。
(2)皮肤防护:①防止化学毒物损伤皮肤和经皮肤侵入体内,应穿防化服、防护靴及戴防护手套,或 者可选用适当的防护油膏,如防酸用3%的氧化锌油膏,防碱可用5%硼酸油膏。②简易的防护方法:遇到 化学毒物泄漏时,可立即取材,如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棉被、毯子等遮住身体,戴上医用或工 业用的橡胶手套或皮手套,穿上雨鞋,以尽量减少化学毒物与皮肤接触。
(3)眼睛的防护:①戴防风镜或佩戴简易的防护器具,以防化学毒物损伤眼睛,或通过眼结膜进入人 体,引起中毒。②简易防护方法:用铁丝、塑料纸、玻璃纸等制成防毒眼镜或用玻璃纸、透明塑料膜蒙 住眼睛,四周用胶布固定在脸上。
二、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救援基本措施
化学中毒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有大批人员受到化学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故现 场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十分重要。其现场应急救援的基本措 施为:
(1)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 向的安全区域,以免继续受化学毒物的侵害。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并做相应 的标识,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 ,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在现场 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无故进入污染区域。
(2)防止化学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 ,并注意保暖。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 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 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刺激咽后 壁催吐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3)心肺脑复苏:患者从事故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意识丧失者的处理: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 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5)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发生氰化物中 毒后,应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或纱布内打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15-30秒重复应用 1支(一般最多用6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如症状严重,可随 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 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或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二者并用。
(6)在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 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 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 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拣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 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以红色作为标识)。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 或转运(以黄色作为标识)。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 时需要观察(以绿色作为标识)。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以黑色作为标识)。其 相应的处置原则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拣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 单处置后转送医疗机构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 、地点进行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识的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
劳保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注意哪几项?
1、安全性首先你需要保证你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不至于导致你过敏,其次需要仔细的了解和评估你所在的区域有哪些危险,从而确定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功能,建议咨询一下供应商以确定需要哪些产品,使用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确认其防护级别足以满足需要。
2、时间性
有很多安全防护产品是有使用寿命极限的,比如工业级一次性口罩,或者呼吸器滤绵。在使用之前要看好使用的极限时间防止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出现防护失效的问题。
3、舒适性
这里的舒适性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舒适,而是指的使用人与防护产品之间的契合度(如大小),是否贴合人体是使用许多安全防护产品必须知道的事情。
4、功能范围
使用时注意不要超出了功能范围,比如很多口罩和呼吸器并不能抵挡超出它们防护范围的有毒气体(如浓度增高,气体混合反应),易加劳保提醒: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其范围,如果出现,请立即远离危险源。